致。鄭問

《沉默的艦隊》漫畫家川口開治談「我與鄭問、我與台灣」

文/野島剛
2018.06.14
《沉默的艦隊》漫畫家川口開治談「我與鄭問、我與台灣」
鄭問的作品並不太在意框格的侷限,用一張畫就可以充分表現出來。每一個框格的畫都充滿張力和震撼感,框格是為了讓讀者見識到他精湛的畫工而存在,完全不受故事的影響。

台灣的漫畫家鄭問逝世至今已一年多,台北的故宮博物院為了紀念他生前對漫畫界的貢獻,自2018年6月16日起舉辦為期3個月的展覽會「千年一問:鄭問故宮大展」,15日的開幕儀式,特地從日本邀請到知名漫畫家──川口開治(1948年 -)出席。
 
鄭問的代表作《東周英雄傳》從1991年3月開始在日本漫畫雜誌《週刊Morning》連載,並獲得熱烈迴響,而川口也是同個時期在《週刊Morning》連載人氣作品《沉默的艦隊》,而鄭問的畫風帶給他很大的衝擊。另外,川口的另一部人氣作品《太陽默示錄》的故事是以台灣為舞台,也曾經和前總統李登輝先生進行對談等,和台灣緣分匪淺。川口與對台灣很了解的作家野島剛分享了他和鄭問的交流以及對台灣的看法。
 

 

野島:這次台灣故宮博物院舉辦的鄭問故宮大展,你和王欣太──就是以中國歷史為題材的漫畫《蒼天航路》的作者連袂出席開幕儀式。是什麼樣的機緣而決定出席呢?

 

川口:我在《週刊Morning》連載《沉默的艦隊》的時期(1988-1996年),剛好鄭問的作品《東周英雄傳》也在《週刊Morning》連載(1991年3月-1993年)。去年鄭問過世時,我有聽到消息,之後過了不久,台灣方面和我聯絡,表示想要訪問有關鄭問的事情。在接受訪談過程中,當我談完對鄭問的想法之後,台灣方面的人邀請我去台灣一趟。

 

野島:鄭問的作品為當時日本漫畫界注入新氣象,1991年也獲得日本漫畫家協會獎「優秀賞」,成為20年來首位非日籍得獎者。他的作品帶給你什麼樣的印象?

 

川口:首先是日本的漫畫非常重視框格的展開,在漫畫表現裡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故事的鋪陳也隨著框格的展開跌宕起伏,吸引讀者一直往下看,也就是誘導讀者的視線,有這層目的存在。

 

但是,鄭問的作品並不太在意框格的侷限,用一張畫就可以充分表現出來。這一點和美式的漫畫風格相通,並沒有很重視框格的展開。取而代之的是每一個框格的畫都充滿張力和震撼感,框格是為了讓讀者見識到他精湛的畫工而存在,完全不受故事的影響。

 

在畫風上面,登場人物的表情、服裝、武器等都非常逼真,接近寫實主義的手法。另一方面,他也活用亞洲漫畫特有的空白。也就是說,鄭問的作品給人的印象是融合東洋和西洋的表現方法。

 

鄭問作品。〈三寸之舌張儀〉篇的彩圖,先將紙張揉成紙團後再於紙上畫出俏皮伸舌頭的張儀,製作出古畫質感。圖片提供:大辣出版。

 

野島:你的作品是否有受到鄭問影響的部分?

 

川口:他的作品是一直以來日本漫畫所沒有的風格,感覺非常新鮮,也令人大吃一驚,每次的連載都充滿了期待,讓人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我沒有想過要去模仿,他的作品不用毛筆是畫不出來的,而我們一直都是慣用鋼筆。鋼筆的話,無法畫出像鄭問那樣的磅礡氣勢。但是,像王欣太的作畫風格是全身貫注在一張畫上呈現給讀者,就這個層面來看,比起我,也許他受到鄭問的影響較大。

 

野島:鄭問在《東周英雄傳》單行本(將連載內容合輯成書出版)的結尾部分如此寫道:「在創作上,我把中國的傳統技法融入現代的節奏和讀書習慣,想要追求一種日本或歐美漫畫所沒有的風格,在演出上也不斷地推敲。」當時《週刊Morning》為什麼會刊登鄭問的作品呢?《週刊Morning》在1982年創刊,也算是比較新的雜誌吧。

 

川口:《週刊Morning》是高舉革新的理想而起步的雜誌,有位總編輯叫栗原良幸。日本在世界上確實是漫畫先進國家,而且漫畫人口也不在少數,日本作家只要以日本讀者為對象也是有一定的市場。但是,栗原認為日本既然是漫畫先進國,也不能夠安於現狀,應該要知道更多國家的漫畫,受到更多的刺激才行。於是,從歐美到亞洲,他廣泛地且持續刊登海外作家的作品。雖然說那些嘗試未必都很順利,但是其中鄭問的作品大受歡迎,受到肯定的海外作家之一。

 

野島:鄭問在《東周英雄傳》的單行本(連載內容合輯成書出版)後記裡,如此寫道:「當時完全默默無名的人,能夠憑藉著自己的才能獲得名聲、成就大業。為了理想,貫徹自己的信念,奮不顧身地燃燒自己,這樣的熱情即使是過了數千年的現在,也讓我感動不已。」我想這一段話,正是現在的日本讀者想要告訴鄭問的吧。對了,你和鄭問是什麼時候認識的呢?

 

川口:應該是1990年代前半,我受到尖端出版社的邀請訪問台灣,在那個時候第一次見到鄭問,兩個人不太會聊漫畫。實際上,同為漫畫家的人很少會談到漫畫或是彼此的作品(笑)。不過他給我的印象是相當穩重和藹的人。後來我和鄭問的太太見面時候,我說了我對鄭問的印象,沒想到她說其實鄭問真正的個性是豪放不羈的人,還被太太取笑了:「穩重和藹?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啦。」

 

據說他一旦投入工作,就很任性,把家人說的話當作耳邊風,專心在工作上。在日本,其實像這樣的「無賴派」漫畫家並不常見,很多漫畫家是比起和他人打交道,比較喜歡畫畫,也就是個性較內向的人。因此,如果鄭問真像她太太說的個性豪放不羈的人,那麼以漫畫家來說的確是很稀奇的類型。

 

鄭問非常在意構圖,下筆的第一個步驟也從構圖開始。這張收錄於《刺客列傳》刺客聶政的刊頭頁,聶政舉高的雙手與底下割開的布,構成一個菱形構圖。墜下的刺客與向上刺的矛,形成畫面上的動感,讓人感受到兩方即將開戰的一瞬間。圖片提供:鍾孟舜。

 

野島:你的作品《太陽默示錄》所描寫的台灣還滿寫實的。主角在台灣賣牛肉麵,以及登場的台灣女總統也是姓蔡,設定為2017年首位當選的女總統。當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時,這部漫畫也稍微引起了討論。

 

川口:我第一次去台灣的時候,從桃園機場前往台北市內的途中,路上的風景讓我感到有些懷念。好像時光回到過去的日本,台北街頭的氛圍也帶給我同樣的印象,我一直在這種感覺到底是什麼?

 

之後,去到台灣的鄉下時,老年人說著一口非常漂亮的日文和我打招呼,用字遣詞和現在的日本人不太一樣。我知道他們以前曾經學過日文,可是在戰後經過幾十年了,卻依然記得一清二楚,我很感動。之後,在日本看了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和《戀戀風塵》等作品,對台灣也越來越感興趣。

 

野島:聽說你和李登輝總統有見過面,你們聊些什麼內容呢?

 

川口:那個時候,和我的記者朋友一起到李登輝的住家訪問。剛好是1999年李登輝《兩國論》引起很大的風波。我和李登輝先生聊到了漫畫表現方法,我說日本漫畫的對話框裡有「……」來表現出無言的意思,但是台灣漫畫好像不太會看到這樣的表現形式,李登輝聽了之後也笑著說「確實是這樣子的」,接著又說:「台灣人或是中國人如果有空閒就是在講話,不會出現無言的狀況,透過講話來說服別人。所以,漫畫裡當然不會有無言的狀況。」我聽完李登輝先生的回答後,不自覺地發出會心一笑,心想:「原來如此啊!」

分享

read more

read more

read more

read more

read more

read more

read more

read more

read more

read more

read more

read more

read more

read more

read more